7月17日上午,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推进务虚会在新工科研发大楼召开。本次会议以“理清思路、找准定位、务实落地”为核心,聚焦研究院“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学科建设、人才引育、学生培养、党建思政与团学工作等关键议题,深度研讨凝聚共识。中国科学院院士、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黄维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常务副院长霍峰蔚、副院长李林、安众福教授及研究院全体教职工参会。会议由研究院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蒲晓业主持。
务虚谋远立坐标 务实笃行启新程
蒲晓业在主持会议时指出,本次务虚会聚焦三大核心议题:一是明晰发展路径,厘清“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的战略框架,避免工作盲目性;二是把握发展机遇,研判政策导向与师生诉求,确保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三是强化执行效能,推动会议成果转化为可落地的实施方案。为确保会议研讨成果落地落实,蒲晓业强调三点工作要求:实施目标管理,将规划指标分解至个人;促进协同创新,联合兄弟院校,形成创新合力;营造共赢生态,打造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多维汇报显成效 靶向攻坚明路径
霍峰蔚在研究院“十五五”发展规划汇报中指出,要坚持党建引领、坚持特色发展、坚持学科交叉、构建开放生态、服务未来产业,打造国际一流、独具厦大特色的柔性电子科技创新高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健康电子产业孵化载体。霍峰蔚特别强调,事业发展关键在人。要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以才引才、以才荐才”思路,聚力引才、全力育才,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安众福总结了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客观分析了当前存在的有组织科研体系化程度不足等短板,提出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等改进方案。
李林围绕学科建设与安全工作,汇报了“柔性电子学”交叉学科论证方案、微专业建设计划和危化品智能管理系统建设目标。
蒲晓业围绕党建思政与团学工作,汇报“柔电启航·双力工程”党建品牌建设方案。该工程以助力青年教师发展、聚力学生成才为核心,通过创新党建与业务融合机制,打造具有交叉学科特色的党建样板,助力青年教师突破教学科研瓶颈,培养柔性电子领域未来领军人才,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党建新模式。
三所一中心负责人逐一汇报了各自领域的工作进展与未来规划。


深度研讨聚智慧 四大议题谋突破
务虚会围绕“规划谋篇、育才提质、平台攻坚、引育增效”四大主题展开热烈研讨。规划谋篇上,围绕实施厦门大学“升强行动”计划,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柔性电子学”学科建设中心任务,为系统谋划、科学制定研究院“十五五”时期发展蓝图展开深度研讨;育才提质方面,针对青年教师带生经验不足等问题,明确实施导师传帮带计划,完善企业导师考核机制等举措;平台攻坚方面,以省市重点实验室申报为抓手,联动校内外资源,提升科研承载力;引育增效方面则聚焦人才评价改革,建立“教学-科研-转化”三维考核体系,优化引才渠道,拓宽人才储备,形成“引育用留”良性循环。
准则引领守底线 警示高悬正师风
会议设置“书记亮警示·院长谈准则”师德师风教育专题环节,制度规范与警示教育双管齐下,夯实立德树人根基。
霍峰蔚系统解读《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导师职责的刚性要求。他强调要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为引领,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着力构建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相统一的育人生态。
蒲晓业剖析高校师德失范典型案例,重点警示学术不端、师生关系异化等问题危害。他强调要坚决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以“零容忍”态度维护师道尊严。


院士领航指方向 战略引领启新程
黄维院士立足国家战略与科技前沿,为研究院下一步发展指明方向。
一是要打造品牌、提升形象。柔性电子技术能推动各行各业向智能化、高效化和绿色化发展,引领科技创新的“开道超车”。要统一“柔性电子”宣传口径,通过高水平成果和精准传播提升学术公信力,为争取资源奠定基础。
二是要巩固阵地、强调特色。依托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平台优势,集中力量突破生物医药、智能感知、未来显示等前沿领域关键技术,以柔性传感技术赋能智能制造监测系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技术跨越。
三是要深化合作、协同创新。 以大团队思维整合资源,强化跨机构、跨学科协作,打通“技术研发-中试-市场化”全链条,形成“1+1>2”的协同效应,提升创新效率。
四是“四位一体”、培育人才。秉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创新激励“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不仅注重专业知识与科研能力提升,更要强化价值观引导与创新精神激发,为科技强国建设输送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本次务虚会的召开,为研究院“十五五”规划编制提供了清晰路径。下一步,研究院将梳理研讨成果,加快推进规划落地,以党建为引领、以平台为支撑、以人才为核心,奋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柔性电子科技创新高地,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实现科技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