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
1. 错过每批次要求的论文答辩截止时间、纸质材料提交截止时间的,均只能申请下一批次的授学位。
2. 请认真仔细阅读全文,严格按要求进行。所有不按要求规范提交的材料或申请,均退回重新提交。
3. 学位申请各流程具体要求,2022级-2024级根据所在学籍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2025级以后详见官网的《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4.本研系统毕业、申请学位操作指南:
(1)厦门大学研究生学位管理系统操作指南(学生版)V1.0试运行版
https://docs.qq.com/doc/DRWhid0tTV1VSUlpL
| 步骤 | 具体流程节点 | 注意事项 | 
| 一、定稿送审 | 1. 科研成果(创新性成果)审核 | 之前已审核过则无须重复进行 | 
| 2. 论文定稿 | 定稿须经导师同意 | 
| 3. 预答辩并修改再次定稿 | 博士生必须完成 | 
| 4. 系统上进行送审申请 | 仅学分全部完成、预答辩完成(博士生)方有权限进行申请  | 
| 5. 定稿论文查重(第一次查重) | 邮件须附上《答辩申请表》 | 
| 6. 定稿论文送审前形式审查 | 审查电子版 | 
| 7. 定稿论文送审 | 教育部平台送审 | 
| 二、答辩 | 1. 修改论文,做好答辩准备 | 
 | 
| 2. 填写《厦门大学研究生登记表》 | 表格统一发放。个别答辩请找研究生秘书领取 | 
| 3. 依据要求进行答辩 | 请务必在每批次要求的答辩截止时间前完成答辩 | 
| 三、答辩后提交材料 | 1. 修改论文,再次定稿 | 定稿须经导师同意 | 
| 2. 定稿论文查重(第二次查重) | 邮件须附上《答辩决议》扫描件 | 
| 3. 系统里进行学位申请 |  打印出《学位申请表》 | 
| 4. 打印毕业论文,提交所有纸质材料进行论文形式审查 | (1)请特别注意每批次论文形式审查提交时间;注意纸质版材料最后截止提交时间 (2)纸质版论文通过形式审查后,应按时交全所需全部份数的纸质版论文 | 
 
 
毕业论文送审、答辩及申请学位流程简表(具体要求详见正文内容)
 
 
一、 毕业论文送审流程
(一)科研成果(创新性成果)审核(系统上已完成审核的,可以跳过此步骤)
1. 准备材料:按图书馆的要求(https://library.xmu.edu.cn/ky/jszm/yhzn/yhzn.htm),提供科研成果的证明材料(图书馆检索证明+论文全文等);
2. 系统上填写科研成果,并请导师在系统上审核通过;
3. 通过邮件提醒相关研究生秘书进行审核ifehrhe@xmu.edu.cn。邮件名:科研成果审核(专利/论文/竞赛)-姓名-学号。内容:注明需要审核的科研成果类型和数量。
4.注意事项:请务必按科研成果认定要求,该导师签字的,务必导师手写签名后扫描或拍照。
(二)学分及前置学历审核
1. 在研究生系统上检查学分是否全部完成,若有缺,请及时补全修满学分。
2. 检查前置学历学位是否填写完整且通过审核。若有缺,请及时填写完整。
本环节没有通过审核的,请及时联系研究生秘书进行学分及前置学历学位审核。
(三)论文定稿(含预答辩要求)
论文经过导师确认同意后进行定稿。
1.博士预答辩
(1)博士生首次定稿后必须进行预答辩,预答辩一般应安排在正式答辩的3个月前进行(在研究院统一组织的预答辩批次内完成),预答辩通过后方可安排论文送审。预答辩通过后,论文可再次修改,经导师确认后再次定稿。
硕士生是否要组织预答辩,由导师(导师组)或实验室确定。
有关预答辩等要求,2022-2024级参考所在学籍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具体详见《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2)申请预答辩前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按照所在学科培养方案要求,修完全部课程,完成规定的培养环节并取得规定的学分;
②学位论文已完稿并经导师签字同意;
③导师签字同意其参加预答辩;
④科研成果(创新性成果)达到要求。
(3)预答辩流程:
①导师同意定稿,同意进行预答辩;
②博士生在本研系统中提交预答辩申请;
③学院对预答辩信息进行审核,并公布预答辩安排表;
④由研究院统一组织预答辩。
(4)预答辩需要填写的表格:①厦门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申请表;②预答辩成绩评定表
两份材料原件在答辩后提交纸质版材料时一并提交;
《预答辩成绩评定表》(扫描件)发送至研究生秘书邮箱(ifehrhe@xmu.edu.cn)。
2. 按规定,硕士学位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博士学位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5万字。
本环节特别注意:论文格式请严格按照厦门大学毕业论文规范要求(见附件)进行调整。
(四)本研系统进行送审申请
1. 学生个人进入本研系统,进行送审申请,打印《送审申请表》,并请导师同意签字后,上传导师签字版本申请表。
请学生在系统上提交申请后,将《送审申请表》PDF电子版,在提交论文第一次查重申请时,一并附在邮件里发至送审邮箱ifehrhe@xmu.edu.cn(同时抄送导师)。纸质版申请表则在答辩后提交纸质版材料时一并提交。
2. 有关系统里进行送审申请的注意事项:
填写论文相关信息时,严格按照系统里各栏目的字数要求进行填写,不要超过限定字数。
(五)论文查重
1. 查重论文的命名格式:学号_作者_篇名_专业_导师;
例:38520250157689_张三_论文题目_材料工程_李一;
2. 论文查重仅针对导师确认同意定稿的定稿论文。论文查重有两次:第一次是送审前,送审论文定稿进行查重;第二次是论文答辩后,确定的终稿论文进行查重。
3. 第一次查重(送审论文查重):
定稿论文经导师同意送审后,按规定格式存成电子版,格式为PDF文档,查重论文按全文报送查重(不包括原创性声明和著作权使用声明),必须小于20M,发送至发至送审邮箱ifehrhe@xmu.edu.cn(同时抄送导师),请同时附上《送审申请表》PDF电子版。邮件标题请标注“论文送审前查重-学号-姓名-专业-联系电话”。
博士生注意:
(1)仅当通过预答辩,方可进行定稿论文的查重申请。
(2)预答辩的纸质材料在毕业论文答辩结束后提交材料时一并提交。
4. 第二次查重(答辩后终稿论文查重):
终稿论文一律按规定格式存成电子版,格式为PDF文档;终稿查重论文按全文报送查重(即论文最终版,包含论文正文、论文封面、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著作权等论文全部组成部分。查重论文请务必删除文中的空白页),小于20M,发送至发至送审邮箱ifehrhe@xmu.edu.cn(同时抄送导师),邮件标题请标注:“答辩后定稿查重-学号-姓名-专业-联系电话”。
第二次查重(答辩后终稿论文查重)环节特别注意:
(1)答辩结束后,论文修改好经导师确认终版定稿(即不再做任何修改变动)后,及时到系统“上传终稿论文”,确保系统里论文的最终信息与定稿一致。如论文题目等信息,根据答辩委员会意见需要修改,进入“研究生答辩与学位论文”模块左上角的“修改论文信息”,进行论文信息修改。
(2)查重邮件,同时附上《学位论文答辩决议》扫描件;
(3)论文确定终稿后,及时按要求发送给相关负责的研究生秘书。只有定稿查重通过后,方可在系统上进行学位申请。
5.2022级-2024级具体查重规定根据学籍所在学院要求,2025级以后待后续通知。
6.未按规定格式保存和命名拟查重的论文,将不予以进行查重。
查重环节特别注意:查重论文请严格按照学校论文格式要求进行确定,知网查重能自动识别正文和参考文献,但论文若没有按学校要求的格式调整,则有可能会识别错误,造成查重率的偏高。
(六)论文送审
1.所有的论文均须进行盲审。
2.盲审论文必须删除:学生姓名、导师姓名、致谢、发表的科研论文的作者部分等。
3.盲审论文提交送审邮箱ifehrhe@xmu.edu.cn进行送审。
盲审论文请按学院要求的学位论文格式进行排版。
研究生秘书在送审前会对电子版论文进行论文形式审查。未通过论文形式审查(即不符合论文格式要求)的论文,将予以退回修改,不予送审。
4.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应不少于2名,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应不少于3名。
5.送教育部平台进行论文评审的论文(全体国内硕博研究生):
(1)盲审论文电子版(PDF格式)、论文信息汇总表(excel表格)、摘要(TXT文档)三项材料,发送至送审邮箱ifehrhe@xmu.edu.cn,同时抄送给导师,邮件命名为:送审论文_姓名_学号_联系电话;
(2)盲审论文的命名格式为:“10384_学号_LW”(PDF文件),
如:10384_100012013120001_LW.pdf
注意:LW是字母,不是论文题目。学号如果含有字母,字母务必大写。
(3)《论文信息汇总表》(EXCEL表格)的命名格式为:10384_学号-姓名-专业-论文信息汇总表。
(4)《论文信息汇总表》的填写:
A. 请认真阅读表中所附的注意事项,严格按格式要求进行填写。
B. 黄色表头为必填,灰色为选填,请所有栏目都尽量填写完整,“姓名”栏务必填写。
C. 表头不可修改,信息汇总表上传时,会对其进行验证,否则无法通过;
D. 填写请从第5行开始填写(不要在第3行和第4行这两栏范例栏填写),填写好后删除第2-4行(填写注意事项和两栏范例);
E. 对栏目列是下拉选项填写时,点击选择列表中相应项目即可进行选择输入;
F. 填写字典列时,请按照各类别规范字典(见具体表格里的各类表单),填写对应的代码或中文名称;
G.“单位代码”栏:填写“10384”。
H.“所在院系”栏:填写2022-2024级填原学籍所在学院,2025级以后填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
I.“一级学科码/专业学位类别码”栏:学术型(博士、学硕)填写“一级学科码”;专业型(专硕)填写“专业学位类别码”。
具体代码查看汇总表里所附的相关表单“学科代码”“专业类别代码”。
J. “二级学科代码/专业学位领域代码”栏:可根据学位论文研究方向选择二级学科代码。
K. “论文研究方向”指的是所写的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非常重要,是系统自动确认评审专家的主要依据。请务必与导师沟通确认好后再填写。
L. 平台送审时上传的材料仅包括论文和摘要,没有其他材料。
“是否上传简况表”“是否上传自评表”“是否上传其他材料”三栏均填写“否”。
M.“送审专家数”栏:博士生填写“3”;专业型硕士填写“1”。学术型硕士填写“2”。
(5)摘要(TXT文档)的命名格式为:10384_学号_ZY,
如:10384_10011201312002_ZY.txt
摘要内容:中文即可。
(6)平台一般在35个工作日内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工作,在25个工作日内完成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工作;若增评2篇,评审时间自增评日期开始顺延15个工作日。
(7)一般情况下,当年预计于6月、12月申请硕士学位的非涉密硕士学位论文,学校要求各学院应分别于3月底4月初、9月底10月初将论文提交至送审平台。
学院每年会依据当年实际情况,告知毕业生具体截止时间有否变动,请以当年学院通知的具体时间节点为准。
其他时间段内均可送审,但超过对应时间节点的送审,不能保证一定赶得及对应批次的授学位,是否来得及须看送审结果实际返回的时间快慢。
6.由学院送审的论文(仅针对国际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
一般情况下,校外送审时长为20天。请预留足够时间提交送审。
本步骤与送教育部平台同步进行。
同上面教育部盲审要求一致,发送至送审邮箱ifehrhe@xmu.edu.cn,盲审论文电子版(PDF格式)
盲审论文的命名格式为:“学号_论文名称_专业_硕士/博士论文”。
7. 论文评阅书结果要求(针对所有的学位论文):
(1)所有评阅人认为论文已达到学位论文水平(评阅分数≥75分)的,申请人可以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2)评阅人中至少有1人给出的评审结果为“论文须修改后答辩”(即70分≤评阅分数<75分)的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修改30天后,提交论文修改说明(本人签名,导师同意后签字确认),经审核批准后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3)所有评阅人中如有2名或2名以上评阅人认为论文未达到学位论文水平(评阅分数<70分)的,申请人不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4)所有评阅人中如有1名评阅人认为论文未达到学位论文水平(评阅分数<70分)的,则由学院增聘2名评阅人(增评)进行评阅。
增评的流程: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依据评审意见进行论文的进一步修改,修改时间不少于30天(以最后一份评阅意见返回日期开始计算)。修改完成后,登录本研系统,发起论文评阅申请,下载《复审导师同意书》(若有需要增评,研究生秘书会附在告知邮件里),本人手写签名、导师手写签名同意后扫描或拍照上传,同时将修改后的送审材料(见第5点)电子版发至送审邮箱ifehrhe@xmu.edu.cn。
增聘的2名评阅人如均认为论文达到学位论文水平(评阅分数≥75分)的,申请人可以进入论文答辩环节。其中,75分以下的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修改30天后,提交论文修改说明(本人签名,导师同意后签字确认),经审核批准后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增聘的2名评阅人中如有1名评阅人认为论文未达到学位论文水平(评阅分数<70分)的,申请人不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首次论文送审(含增聘送审)结果至少有1篇为不合格,未能进入答辩环节的申请人,需重新修改论文,至少3个月后(自收齐评阅意见起计算)才能重新进行论文送审。
第二次论文送审(含增聘送审)后仍至少有1篇为不合格,未能进入答辩环节的,需重新修改或撰写论文,至少6个月后(自收齐第二次评阅意见起计算)才能重新进行论文送审。
第三次论文送审(含增聘送审)后仍至少有1篇为不合格,未能进入答辩环节的,原则上对申请人按规定进行相应的学籍处理,不再受理其学位论文送审申请。如学生对终止论文送审有异议,可向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申诉。
8.依据论文评审意见修改论文,撰写论文修改说明:
所有评阅书收回后,研究生秘书会将评阅书发给导师,同时在研究生系统上录入成绩。请务必及时联系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依据论文评审意见修改论文,撰写论文修改说明。论文定稿后,纸质版论文修改说明需本人手写签名,导师同意后签名确认。
论文修改说明应在答辩时提交给答辩委员会参考,并在答辩完成后提交纸质版材料时一并提交。
二、答辩准备
1.再次确认是否已完成科研成果审核,具体要求可详见《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2.确定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秘书,导师将答辩秘书名单(含姓名及教工号)发送给相关研究生秘书。
3. 准备若干份打印好的答辩论文,份数建议:答辩委员会成员数+导师1本+答辩秘书1本或本人1本。
本环节注意:
(1)此版论文并非最终定稿,请勿打印过多份数,按需打印,以免浪费。因答辩后论文均需再修改,最终提交至学院的论文版本,必须是答辩修改完成后的定稿。
(2)论文打印前务必按学校、学院的论文格式要求进行排版,对论文全文通读,差错率(含图、表、附录等)不得高于万分之二(即3万字的论文,不影响核心内容的小差错处不得超过6处;5万字的论文,不影响核心内容的小差错处不得超过10处;明显的格式错误不在此万分之二范围内——即必须修改)
4.论文送审结果符合答辩要求后,由答辩秘书确认答辩时间地点与参与人员,提前至少5天(距离答辩时间)登录本研系统“答辩安排管理”模块,填写答辩安排信息(操作指南:https://docs.qq.com/doc/DRWdPdlpHR2VlWE1U);预留时间不足的,研究生秘书将不予以处理。
5.研究生秘书打印1份答辩审批表,在系统报送答辩审批。
6.答辩审批过后,研究生秘书打印出《学位论文评定书》,连同《学位论文优秀推荐评定书》《学位论文优秀推荐决议书》放入答辩档案袋,答辩秘书领取答辩档案袋后,自行由系统中打印出《答辩情况记录表》(空表)、《答辩决议》(空表)各1份,交由答辩委员会填写。
特别注意:《学位论文优秀推荐决议书》仅论文推荐为“优秀”的同学填写;其他同学不需要填写,也无须交回。
7.博士生在答辩前须制作答辩海报PPT,在答辩前2个工作日,发送至何老师邮箱(ifehrhe@xmu.edu.cn),后续须刻录进光盘;文件命名格式:姓名-11.23-11.25-博士论文答辩公示(日期为答辩前2天-答辩当天)
三、答辩
1.答辩时由答辩秘书对答辩过程(个人汇报、答辩问答等)进行记录和录音,录音记录刻录进光盘(硕、博均需要)。
2.答辩通过后,请依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可对论文继续进行修改。论文终版修改完成,导师审核同意定稿后,应按照论文查重要求,将终版论文再次提交进行查重(具体见“第二次查重”),查重通过后方可进行学位申请及答辩材料等纸质版材料的提交。
3.学位申请:在研究生系统里进行学位申请,并打印出《学位申请表》2份;上传论文终稿。
四、提交纸质版论文答辩材料及申请学位材料(按以下顺序整理好,装入档案袋)
1.《研究生学位档案卷内目录》1份。填写相关的《研究生学位档案卷内目录》(打印出1份,见附件6),并认真核对各项材料是否齐全,确认有的材料请在表格的对应项标注“√”,完成后放入档案袋;填写注意:学位授予时间按个人申请的最近批次的学位授予时间来填写:2025年预计学校授予学位时间包括:6月、12月。具体请以届时相关正式通知为准。
注意:《研究生学位档案卷内目录》填写时,(1)不得修改相关项目名称;(2)对确认有的材料,填写份数时:除了《学位论文评阅书》《学位论文评定书》按实际份数填写外,其余各项均填写为“1”;(3)“研究生毕业登记表” “研究生登记表”、“研究生学籍登记表”、“研究生成绩登记表”、“学位授予决议”5栏:均可先打钩,研究生秘书后续会补全此5项材料。
1.《毕业研究生登记表》一式2份;个人无须提供,由研究生秘书统一从系统打印出来;
2.《研究生登记表》一式2份;个人无须提供,由研究生秘书统一从系统打印出来;
3.《研究生学籍登记表》一式2份;个人无须提供,由研究生秘书统一从系统打印出来;
4.《研究生成绩登记表》一式2份;个人无须提供,由研究生秘书统一从系统打印出来;
5.《学位论文送审申请表》1份;
6 .《学位论文评阅书》:一般情况下,硕士2份,博士3份;存在增评时按实际收到的份数提交;
7.《学位论文答辩审批表》1份; 
8.《学位论文评定书》3-7份,按实际收到的份数提交;
《学位论文优秀推荐评定书》3-7份,按实际收到的份数提交;
《学位论文优秀推荐决议书》1份(仅论文推荐为“优秀”的同学需要提交)
9.《学位论文答辩情况记录》1份;
10.《学位论文答辩决议》1份;
11.《学位申请表》一式2份(再次查重和答辩成绩录入后在系统内申请学位,并彩色打印签字;);
12.研究生系统内《科研成果汇总表》1份;系统打印签字;
13.《学位授予决议》2份:个人无须提供,由研究生秘书在学位授予审批后放入;
14.学位论文正稿、5本。封面日期均须填写完整;每一本的前两页声明都需要手写签名。【学位论文上的指导教师应与研究生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的指导教师一致】
注意:
(1)使用附件里最新的学位论文格式版式要求、2页声明。
(2)学位论文纸质版分2次提交:第一次提交纸质版材料时,仅需提交1本纸质版论文(无须胶装、黑白打印),用于论文形式审查。待论文形式审查通过后,再在规定时间里提交5本纸质版论文(第2次提交、胶装、有图页面须彩印,为序号14需要提交的论文)。
(注意除5本论文交研究生秘书外,个人还应准备1本论文自行送图书馆)
特别提醒:学位论文可分2次打印,第一次打印时可仅打印出1本用于论文形式审查;待论文形式审查通过后再打印出全部所需的份数进行提交。
(3)第二次提交论文时,务必在规定的截止时间前及时提交。若逾期未提交,则不予提交至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需等下一个批次授学位申请时再进行上会审议。
15.学位论文光盘一式1份,用光盘笔写上系、专业、学号、姓名、提交时间(年和月份);光盘内学位论文命名格式:10384_二级学科代码_学号_LW_姓名。
例如:10384_081200_23020131154001_LW_张三。
电子版文档要求:前两页声明需签字扫描后插入到PDF文档形成一个文档;WORD不用扫描套嵌;
硕士光盘中内容:(1)论文终版的PDF和WORD各1份(PDF版本:《原创性声明》和《著作权使用声明》两页请签名后扫描嵌入文档);(2)答辩录音。
博士光盘中内容:(1)论文终版的PDF和WORD各1份(PDF版本:《原创性声明》和《著作权使用声明》两页请签名后扫描嵌入文档);(2)答辩录音;(3)答辩PPT;(4)海报PPT;(5)中英文摘要;
特别注意:光盘是在论文形式审查通过后,与剩余的学位论文一起提交。
16.【专业硕士】《专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实践报告表》1份;个人无须提供,由研究生秘书归档;
17. 论文修改说明1份。内容应体现论文评审返回意见、答辩委员会意见的回应,以及论文修改情况说明。论文修改说明需本人手写签名,导师同意后签名确认。
18.档案袋1个:注意档案袋封面填写完整并在封面左上角写明学号及电话号码(铅笔)。
19. 博士生须另外提交预答辩纸质材料: (1)厦门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申请表(需附报告或ppt);(2)预答辩成绩评定表
 
 
注意:
一般情况下,档案袋等材料按要求整理好后,统一交给答辩秘书,由答辩秘书统一将本实验室所有答辩同学的材料,在材料截止提交时间点前,交至新工科815办公室研究生秘书处。若答辩秘书没有空,可指定学生代表(提前告知研究生秘书)代为提交纸质材料给研究生秘书。